
財務是什么?曾有人做過這樣的比方,倘若集團企業遍及各地的所有子公司是粒粒珍珠,財務就像一根紅線,通過它才能把所有珍珠貫穿起來,從而讓集團能夠把所有的珍珠握在手中。
作為中化藍天串起各地珍珠的紅線,財務部自2009年成立以來,不斷深化管理變革,并結合自身業務特點開拓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面對接的挑戰
2008年6月,中化集團重組原浙江省石化建材集團(后更名為中化藍天)。這給公司帶來重大機遇的同時,給財務部門也帶來了巨大挑戰:原來松散性的財務管理已經明顯不能適應中化的財務管理模式。
“當時,財務部門面臨的不單純是組織形式上的改變,而是從本質上經歷著變革。”財務部總經理毛江強如是說。
為了能快速對接中化財務管理模式,中化藍天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迅速整合公司本部、省化工研究院、藍天環保和禾田化工所有的財務人員,集中管理,統籌調配,組建起了當時的會計管理部。2010年初,會計管理部進一步優化職能,并更名為財務部,并在財務部內部形成了財務綜合部、資金部、財務與會計部、分析評價部 、稅務資產部五個職能部門,全面對接中化財務管理體系。
一個月,形成滿足會計月報、快報、分析評價、資金及資產稅務要求的256張報表及32個報送對象的內部報表體系;一個月,完成大部分氟化工企業資金集中管理;一個月,在氟化工企業內部統一會計語言,提升會計基礎工作質量……財務部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工作效率推動著對接進程。
“一個月”,短短的三個字卻凝聚了整個財務部全體員工的心血。中午不能整點吃飯,下午沒有人按時下班,晚上加班的燈光亮得最久的也是他們,連節假日也經常如此。
“我是從禾田公司來的,到這邊人一下子就瘦了好幾斤”。財務與會計部的宋靜暉對當時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下屬50多家不同類型的公司,復雜程度和工作量都要比原來大得多,對我確確實實是個極大的挑戰和鍛煉”。如今,中化藍天的財務系統已進行過兩次升級,變得越來越完善。
辛勤付出取得的是豐碩的成果。以資金管理為例,公司重組以來,通過現金集中、降低貸款利率、降低信貸規模等方式,僅2010年全年就節約利息支出1600多萬元。集團公司總會計師楊林在2011年集團暨股份財務工作會議上特別肯定了中化藍天的資金集中管理工作。
開辟藍海
充裕的資金無疑是企業發展的命脈,是企業維持正常經營發展的生命線。如何開拓更為直接并且成本較低的融資渠道,如何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財務部試圖跳出原有單純依賴銀行貸款的融資模式,探索新的融資渠道。
2010年年初,憑借對金融市場信息的敏感性,財務部在中化資金部與財務公司的指導協助下,與中信銀行一起探索銀行間債券市場融資之路。
一支集合資金、稅務、報表三方面人員的項目隊伍應運而生,一場中化藍天金融創新的戰役全面打響。
在反復研究金融市場特性以及綜合考慮發行要求、發行時點、綜合成本等各項因素后,項目組確定了注冊金額10億元、三年三期、每期5億元的發行方案,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氟化工和醫藥流通兩大板塊補充流動資金及置換銀行貸款,并確立了風險保障措施、節稅方案以及資金下撥流程。
具體方案在5月上報公司經辦會審議通過后,項目組與主承銷商中信銀行、評級公司等各中介機構緊密銜接,積極配合各方提供資料,并審閱其出具的工作報告,9月底所有材料如期定稿上報。而其中的酸甜苦辣,用當時的項目參與人員劉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這對我們來講,完全是全新的工作,幾百頁的報告改了又改,幾十張的報表數字核了又核。每一次政策的變化,報告材料都要重新整理,忙起來,連續幾天加班到深夜。”
終于,在取得各方審議和批準后,2011年1月7日,發行公告在中國債券網上公布,1月14日開始配售,1月18日,中化藍天首只短期債券成功發行。據目前測算,僅2011年一年節省的資金成本即能超過750萬元。
學習型團隊
“成功的花兒,必是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為打造一支專業的隊伍,財務部在成立之初便提出學習型組織的理念。2010年,在部門內開展12期專業知識交流培訓,全部由部門人員自己授課,通過寓學于教的方式提升人員的專業知識。同時開展崗位之間交叉學習,了解不同崗位的財務工作,全面提升財務人員的自身素質。 “這種機會十分難得,每個部門都有指導老師,每月對我們都有一個評價,可以讓我們對有關財務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 高尚,是今年剛剛進入公司的管理培訓生,目前已經在會計核算、資金、稅務等部門輪過崗了,她的下一個輪崗地點將是太倉園區。
同時,財務部有一個名為“內部查找問題”的平臺,為形成良好的內部溝通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員工有什么問題、建議都可以在平臺上發布,相關人員都會在規定期限內給予反饋。2010年平臺提案共計47項,其中33項得到采納,資金優化項目更是獲得了中化藍天2010年度優秀精益項目。
“中化的文化理念是引領我們工作的方向。” 毛江強說。 2011年,中化藍天財務部將繼續發揮財務管理的導向作用,逐步實現從“財務管控”到“價值創造”的轉型,為中化藍天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
作者:俞芳華 唐帥